山东大学历届党委书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什么级别)

 2023-02-26  阅读 731  评论 0

摘要: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山东大学历届党委书记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山东大学的历史沿革
2、山大排名全国第几名
3、山东大学迎来首任女校长?
4、青岛历史名人1-2位,越详细越好,赶紧的,学校急用。。。
5、青岛的历史名人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山东大学历届党委书记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山东大学历届党委书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什么级别)-第1张-职场百科-大苏人才网

山东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成立,成为独立的师范院校,亦是今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
1911年4月17日,齐鲁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
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为等候正科两班结业,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1906年在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翌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讲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923年,齐鲁大学医科开始招收男生。
1924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创立,高恩洪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中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 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蜚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
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济南市趵突泉前街,占地212.84公亩,房舍564间,学制5年(后改为4年),课程设置按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专科学校规程》开设课程。在学校侧壁设附属医院。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
1944年10月16日,经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江上峰(炳炎)任校长,宫乃泉(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兼任副校长。
1945年5月4日,华中建设大学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首府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韦悫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济南解放后,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1949年5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彭康接任校长,学校向正规化大学过渡。11月,教育学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佩之、华东大学教务长余修分别担任第一、二任院长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
1948年8月18日,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济南解放后由军管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7月到10月,由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交专徐州分校、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工业学校、生产部青岛高级工业学校、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学校全部系科师资设备等经过调整集中,组建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47年1月,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示,为纪念白求恩同志,军医学校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由宫乃泉副部长兼任院长。随部队在山东各地战斗,1948年9月,学校迁入济南,驻经五路纬九路处,11月与山东省立医学院合并。
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岛,1951年在青岛与山东大学合校。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都是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名干部,为革命战争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1年0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
1951年6月13日,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山东工学院。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的院系有:(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戏剧学院)。(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立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
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学校的影响扩及国外。1955年华岗受诬陷去职,稍后童第周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7月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出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1958年夏晁哲甫奉调回省,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业余大学,六个专业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学校迁济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教学校,6栋学生宿舍楼,三个食堂,13栋教工宿舍楼和部分辅助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全校九个系分住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1961年学校复归教育部领导,学校在文史见长的优势中,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在理科的扬长避短中,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1978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山东医学院实行由卫生部和山东省双重领导,并以卫生部为主的新的领导体制。
1983年9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1997年,山东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2001年2月,进入“985工程”序列。
2015年10月,山东大学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


山大排名全国第几名


山大排名全国第12名。

山大简介: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由中国教育部直属,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郭新立,校长李术才。校训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千佛山、趵突泉、威海、青岛、洪家楼、软件园、兴隆山、中心校区等共八家校区,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

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4600余人。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山东大学迎来首任女校长?


教育部网站消息,7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山东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郭新立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樊丽明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李守信不再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职务,张荣不再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

据报道,新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樊丽明为该校历史上首位女校长。樊丽明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2012年6月至今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就在两天以前,中国农业大学刚刚经历“换帅”。7月17日,孙其信上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自今年5月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人事变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5月以来,涉及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的人事变动至少有17人。

此次“换帅”,除了樊丽明之外,高校的新任 “女帅”至少还有4位。分别是5月11日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的郑晓静,5月16日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的周坚,6月1日任中南大学校长的田红旗,6月5日任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的刘波。

从年龄上看,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都为“60后”。截至目前,新任职的各高校领导中,至少有13位都是“60后”。其中,最年轻的两位还不满50周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1967年9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1967年10月出生。

自由之地,思想被禁锢,永远也出不了大师,倒是能出不少卖文凭的教授


青岛历史名人1-2位,越详细越好,赶紧的,学校急用。。。


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统照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

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王献唐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

毛汉礼:(1919-198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毛汉礼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6号。 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来青岛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与林庚合编的《中国历史诗歌选》获全国统编材料一等奖。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陆侃如:(1903—1978年),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辞选》、《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华 岗:(1903—1972年),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中国大革命》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华岗故居位于市南区龙口路40号。

朱树屏:(1907―1976年),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3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朱树屏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13号。

刘知侠:(1918-1991年),河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刘知侠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42号。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束星北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杨振声:(1890—1956年),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期间邀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杨振声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7号。

张 玺:(1897—1967年),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1932年后在国立山东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青岛沿海后腮类动物的研究》、《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等论文近百篇。著有《牡蛎》、《近江牡蛎的养殖》、《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件动物》等。张玺故居位于市南区莱阳路28号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剧作家。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活动,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社排演主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总书记。1934年回到青岛,在青期间创作了著名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洪深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1号。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赫崇本:(1908—1985年),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学家,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著有《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等。赫崇本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9号甲。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萧 红:(1911—1942年),女,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作家。1934年来青居住,1942年病逝于香港。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萧 军:作家,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呤飞、刘羽捷、刘燕白、刘军,笔名三郎、田军、箫军。辽宁义县人,早年从军,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夏到青岛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在青期间,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后任国立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昌鱼的器官发育与演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童第周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吴兴人,现代戏剧家。1930年在青创办了图书馆“褐木庐”,主要收藏中、外文剧本及戏剧理论著作,并创作话剧本《原来是梦》。宋春舫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6号。

在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青岛的“资历”恐怕最浅。自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据说年轻的青岛跻身“名城”的资本有两个,一是拥有大片欧洲风格的建筑,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

让人开心的是,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浑为一体的。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稍拐个弯儿,便可造访昔日文化巨子们的遗宅。

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门牌号为福山路5号。康有为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他旅居青岛期间,留下了许多诗文。“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他的话成为青岛标志性的评语。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

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在康有为宅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就的小径,沿这条石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上有洪深和沈从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岛名人居中最气派的一幢洋楼,雄峙于路口的高地上,能住上如此华贵的高门头,恐怕不仅仅因为洪深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更因他乃洪述祖之子。

熟悉民国史的人自会知道洪述祖,他是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时的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后因牵涉宋教仁案而逃到德国人治下的青岛。洪深曾以在崂山的家产被日本人强占之事写下《劫后桃花》电影剧本,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之后由导演张石山亲自执导,蝴蝶、舒绣文等大腕主演,将之搬上银幕,轰动一时。

与洪宅隔一个大门,就是当年在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五个字。他就是这样开始讲课的。”

“一多楼”位于如今的海洋大学校园内,是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的故居。与闻一多先生一起被杨振声“游说”来青岛任教的还有梁实秋先生,但这位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学者似乎对青岛印象好得不得了,晚年多次写到青岛,称之是“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

老舍租住的房子与梁实秋家相距不远,但他们没有同过事,1934年老舍应聘山大的时候,梁实秋已经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岛住过三个地方,黄县路12号是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处。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欲直比栈桥回澜,不得不辞职专事写作,这期间他写下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当然还有他的另一个“作品”———儿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文坛“二萧”与舒群都是东北的热血青年,他们不甘为“满洲国”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乘船来到尚显安宁的青岛。“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晚年的萧军曾作如是描写。

在青岛的这座小楼里,萧军写完《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生死场》。在爱情的烈焰中,“二萧”各自奉献出自己的代表作,也为青岛奉献了这一处人文景观。

在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青岛的“资历”恐怕最浅。自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据说年轻的青岛跻身“名城”的资本有两个,一是拥有大片欧洲风格的建筑,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

让人开心的是,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浑为一体的。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稍拐个弯儿,便可造访昔日文化巨子们的遗宅。

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门牌号为福山路5号。康有为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他旅居青岛期间,留下了许多诗文。“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他的话成为青岛标志性的评语。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

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在康有为宅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就的小径,沿这条石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上有洪深和沈从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岛名人居中最气派的一幢洋楼,雄峙于路口的高地上,能住上如此华贵的高门头,恐怕不仅仅因为洪深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更因他乃洪述祖之子。

熟悉民国史的人自会知道洪述祖,他是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时的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后因牵涉宋教仁案而逃到德国人治下的青岛。洪深曾以在崂山的家产被日本人强占之事写下《劫后桃花》电影剧本,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之后由导演张石山亲自执导,蝴蝶、舒绣文等大腕主演,将之搬上银幕,轰动一时。

与洪宅隔一个大门,就是当年在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五个字。他就是这样开始讲课的。”

“一多楼”位于如今的海洋大学校园内,是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的故居。与闻一多先生一起被杨振声“游说”来青岛任教的还有梁实秋先生,但这位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学者似乎对青岛印象好得不得了,晚年多次写到青岛,称之是“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

老舍租住的房子与梁实秋家相距不远,但他们没有同过事,1934年老舍应聘山大的时候,梁实秋已经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岛住过三个地方,黄县路12号是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处。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欲直比栈桥回澜,不得不辞职专事写作,这期间他写下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当然还有他的另一个“作品”———儿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文坛“二萧”与舒群都是东北的热血青年,他们不甘为“满洲国”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乘船来到尚显安宁的青岛。“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晚年的萧军曾作如是描写。

在青岛的这座小楼里,萧军写完《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生死场》。在爱情的烈焰中,“二萧”各自奉献出自己的代表作,也为青岛奉献了这一处人文景观

出生在青岛的很少, 有很多名人都是旅居青岛:这些名人的文章,你应该很清楚!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现在称得上名人的还有都是青岛籍贯:
1.唐国强----中国电影协会会长
2.黄晓明
3.黄勃
4.陈好
5.江涛(歌手)
6.倪萍
7.赵保乐
8.林永健
9.盖丽丽
10.王宁(中央电视台主播)
11.宋佳
12.夏雨
回答者: liu12345678978 | 五级 | 2011-1-9 15:13

古代名人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大学历届党委书记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下方留言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pipacg.com/work/sddxljyqx.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大苏人才网

  • 内容366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大苏人才网助您在职场、生活、学习中一臂之力,考研考试、考各类职业资格证等,尽在大苏人才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
官方微信:sqwc66
Email:1727058@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3 大苏人才网 Inc. 苏ICP备10208146号

页面耗时0.0235秒, 内存占用403.01 KB, 访问数据库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