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

 2023-02-25  阅读 633  评论 0

摘要: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之晗读《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
2、赏词如风——王立群读经典宋词
3、王立群教授哪一年出生的
4、王立群32岁考入大学,在百家讲坛成名,大器晚成的他如今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百家讲坛)-第1张-职场百科-大苏人才网

这两天一鼓作气看完了一本书,是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著述的“读史记之文景之治”。早就听说过王立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座,以前在西华时,我曾经到新华书店看过他的另一个讲座书籍,讲的是汉武大帝。这次这本书讲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起初我并没有打算先读这本书,前几天我选择了一本书叫做《曹操传》,是一个外国作家所写的,还得过著名的儒莲奖,读了大概有一二十页吧,发现这本书虽然比较权威,但是感觉有点刻板,语言不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并没有激发我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于是我果断的放弃了阅读而选择了图书架上的另外一本书,也就是这本讲述文景之治的。这本书读来发现果然非常有趣,昨天读了一半,今天我阅读完了另外一半,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一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了。

当然这本书虽然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其本质还是围绕皇帝和皇权而展开的故事。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人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身为天下君主的皇帝,他到底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国家,如何对待发生的事情?其实这终究还是躲不过两个字:利益。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定理!我也了解到了历史上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其实并不是必然,是偶然的。而因为有了偶然,很多事情才成为了必然,这也是最最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比如汉文帝刘恒登基,他是高祖刘邦留下的现存两个儿子中的一个,而且在功臣派看来是一个比较弱势的皇子,各种机缘的巧合使得他成为了继承大统的皇帝;再比如汉景帝刘启的登基,由于他的四个嫡兄弟相继死亡,他也就成为了文帝的皇长子,顺利的成为了太子,在之后成为了君临天下的汉景帝;再再比如汉武帝的登基,由于第一任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不懂皇帝,不懂女人,情商智商都太低,导致她的儿子错失了登上皇帝宝座的机会,她也失去了人生唯一一次翻盘的机遇,而汉武帝的母亲,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形势,他成为了皇太子,继而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大帝。从这三位皇帝中,我都可以感觉到即使是你身为太子皇子,你的命运有的时候依然不是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或者是幸运之神突然会眷顾到你。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都是上天的成全,也没有什么抱怨可言,因为历史就是这样。

不过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整体感觉两位皇帝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王,但我还是认为父亲文帝比儿子景帝做的要好一些。景帝在一些时候显得比较平庸,懦弱,甚至凶残,而文帝给我的感觉至始至终都是一种非常仁厚节俭的帝王。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位皇帝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中国历史的幸运,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繁荣的盛世时代,他们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但无论怎么说,皇权的背后还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甚至不见天日的事情,身为皇帝必然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铲除异己,甚至做一些可耻不得人心的事情,哪怕是为后人所诟病。这是人性的本质,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因为这就是现实使然。

书中说道,在现实社会中,不是人主宰社会,而是社会决定人,人唯一能做的是适应社会或反抗社会。说的极其恰当!

任何英雄都是时势英雄,刘恒无意之中把他的三位哥哥全都熬死了,轮到他了,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赢家,生活中常常是这样:大师们都故去了,不是大师的人最终成了大师,英雄们都故去了,不是英雄的人最终成了英雄。而作为皇帝,本来你不大可能成为皇帝,但你的兄弟都死了,不是皇帝的人最终成了皇帝。这就是命运,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就英雄。

我觉得这次阅读使我对那段历史也清晰了不少。我更加明白了周勃,灌婴,陈平,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开国功臣;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薄太后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皇族成员;张释之,贾谊,冯唐,吴公,晁错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政坛新秀。我也看到了这些人背后隐藏的计谋,以及不为人知的勾心斗角,在任何帝王和平时代,基本上都是表面和平,背后一定有权谋和杀戮。我也熟知了一些不太清楚的人间关系,没有想到我们周姓最有名的将军周亚夫竟然是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这倒挺让我意外,以前我真的不是太了解;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竟然是他父亲的姐姐,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他们这可真是近亲结婚了;还有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她们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的非常非常有趣,历史真的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还有太多的意外,当然还有太多的期待,这正是他最为人所着迷的地方。

看一下书中这样的一句话: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厉害。

讲到了人性的最深处,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啊。不论你是君临天下的皇帝,还是拿着厚鹭的高官,或者是一介布衣平民,你这一辈子躲不开的,就是你追求的利益,不管什么时候你都逃不过这样一个定律。像开国功臣派中的周勃陈平之辈,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选择了看似弱势的代王刘恒新皇帝;高祖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齐王刘襄,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当上皇帝,反叛中央政府,虽然成功,但是他的目标最终没能实现;汉景帝时期的梁孝王刘武曾经也想当上皇帝,他是皇帝的亲弟弟嘛,终究也是没能实现他的愿望,但是他的封国宫殿足以抵得上一个真正的王朝皇宫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当上皇太后,儿子能当上皇帝,接受和长公主的婚约并陷害栗姬,最终她的计划成功了。由此也不难看出,他们所有人都逃脱不了这一个圈圈,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他们不可能逃脱。

书中我看到了这样几句非常让人惋惜,也非常可笑的评价:

张嫣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处女皇后。

薄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你能体会到什么呢?确实,在中国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战争,受害最深的一定是百姓,而这其中受害最最深的一定是妇女。不管你是平民女子,还是高贵的富家女子,甚至你是皇宫中的女子,你的命运从来都不在你自己的手中,这就注定标志着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将过着命运飘忽不定的生活。身为高官女子或者是皇家女子,极大可能会成为政治或者利益的牺牲品,这由不得自身决定,命运非常的悲惨;身为平民女子,极有可能因为贫穷和地位低下,被卖,被迫奴役,生活依旧凄惨,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由此可以看出在那个男权社会,女子从来都只是男性权益争夺的附属品和牺牲品。这些历史上留名的悲惨女子,他们的命运的确让人叹息。

再记录几句书中的句子吧:

人生最可怕的是误解,误解的可怕之处是永远无法消解。

太子是最具风险的政治人物,太子成功可以顺利接班,成为一代新君,太子失败不但不能顺利接班,而且被杀的概率极高。

皇上爱美女,古今通病。干嘛这么较真呢?真正聪明的嫔妃,既对此看得很清很清,又对此看得很轻很轻。

女人大都具有天生的母性——护犊。

他居皇帝之位,握有废立皇后太子的决定权,不是他人牛,而是他手中的权力牛。如果丢掉皇权,他就是一位废帝,如果他未继承皇位,他就是一位普通诸侯王,如果他死去,他就是先帝。只有他活着并占有皇位,手握生杀废立的皇权,他的存在才有价值。

文景之世,上有圣明天子,内有得力廷臣,这是一个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清明盛世。但是在这个清明盛世中,却有着诸多看不见的伤口。

汉景帝误杀晁错,心生除掉周亚夫之心,暴露了这位盛世之君的平庸凶残。

文景之治的本质是不折腾,具体而言就是8个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终极结尾:

人生是什么?

人生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童年,告别青春,告别中年,最后是告别老年。伴随着这种连续不断的人生告别,最终将告别名誉,地位,财富,子女,以及人生所拥有的一切,回归自然。

这是王立群教授在后记当中所写的一段话,我对此极为赞同!

2019年8月22日星期四 于逸夫图书馆


赏词如风——王立群读经典宋词


大宋王朝都城开封,被一个叫张择端的画家淋漓尽致地画在了一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中。那时的开封城中,青楼画阁、茶坊酒肆灯火通明,绣户珠帘中,飘荡着管弦丝竹之乐,亭台楼阁间交响着太平盛世之音。

一曲曲,柔婉缠绵,肝肠寸断;一首首,字字清脆,声声婉转。

虽然那些旋律我们听不到了,可那些歌词,却被文字记录下来,一直传承至今。

这些当时演唱的歌词,在今天有一个专有名称,那便是—— 宋词 。

宋词之美是永恒的,就像那一轮明月,豆古不变。

让我们跟随王立群老师解读的这本《赏词如风》宋词集,领略诗情画意的宋词之美,感受历代名家悲欢离合的万般心绪,那里有:

晏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淡淡哀伤;

柳永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无悔相思;

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诚挚祝福;

秦观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美好愿望;

李后主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的无边愁绪;

辛弃疾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册处” 的突发狂喜;

李清照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的满腹愁思…..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穿越千年时光道,素绕在当代人的耳边,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初识王立群老师,是在《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正如中央电视台对老师的评价一样“有风度,有颜值,有才华!”

王立群老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但是大家最为熟知的还是《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华百家姓》嘉宾。

王立群老师是讲堂上的“段子手”, 紧跟时代的“弄潮儿”,他引用现代生活中网络用语时髦词汇,使晦涩难懂的《史记》,一下变得生动有趣。

王立群老师通古博今,知识储备极为丰富,他的撰讲如电影镜头一般,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获新知。

《赏词如风》按作者年代编撰,共收录35首词:

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

一首温庭筠作品《望江南》;

二首韦庄的作品《荷叶杯》、《著萨蜜》;

五首李璟的作品《推破浣溪沙》、《破阵子》、《相见欢》、《清平乐》、《虞美人》;

一首林逋的作品《点绛唇・题草》;

三首柳永的作品《鹤冲天》、《望海潮》、《少年游》;

一首范仲淹的作品《渔家傲・秋思》;

一首王安石的作品《桂枝香》;

五首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ト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

一首秦观的作品《踏莎行・椰州旅舍》;

一首赵令时的作品《蝶恋花》;

四首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声声慢》;

一首岳飞的作品《小重山》;

二首陆游的作品《ト算子・咏梅》、《诉衷情》;

五首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社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鹧鸪天》;

一首徐君宝妻的作品《满庭芳》。

每一首作品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亮点解读:

一首好的诗词,一是艺术技巧,一是思想内容。

作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如何能全面彻底的体味一首诗词的意境,不仅是诵读,记忆,更多的是感知作者在创作这首诗词的心境。

在《赏词如风》这本词集中,王立群老师不仅带我们领略一首首诗词之美,更将他的博学融入其中,让我们在每一首诗词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那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词人生平一一都被详尽讲解,毫不夸张的说,跟着王立群老师的讲解走入词中,不需去刻意背诵,这首词已经住进了你的心里。

1. 详尽的词人生平介绍

了解一首诗词,要了解词人创作时的心境及背景,才能更好的体会这首诗词的意境,《赏词如风》对每一位词人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比如《荷叶杯》的作者,五代前蜀的词人韦庄:

韦庄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词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仕唐和仕蜀两个阶段。但是,韦庄生不逢时,无论是晚唐还是五代,半世颜沛流离在乱世之中。

为躲避战乱逃到了江南,他根据京中见闻,写了非常优秀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大唐灭亡后,韦庄力劝西川节度使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韦庄为宰相,遂终身仕蜀,七十五岁卒于成都。

韦庄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女子,为王建强夺,心里十分郁闷,写作了多首词,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念。这些曲子后来传到官里,此女遂绝食自尽。

这首《荷叶杯》就是为表达相思之情以及心中的郁闷而作。在王立群老师对韦庄作了详尽的介绍,了解了词人创作的心境后,我们再来看 《荷叶杯》 :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我们就能更好的了解这种刻骨铭心的感情。

2. 不仅是诗词集,更是一本文化小百科

以典入诗,是用来表达词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增加词句之形象、展现作品的意境与内涵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

《赏词如风》中,王立群老师将每一首词中的历史典故、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作详细讲解,让我们不仅是了解了一首词,更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比如讲解宋代词人林逋的 《点绛唇 · 题草》 中的“ 金谷 ”作了详尽的讲解:

“金谷年年”四个字,写出了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座私家园林一一金谷园。

“金谷园”的主人是西晋大富豪石崇。石崇在荆州刺史任上既为官又为匪,因劫杀过往客商而暴富。暴富后的石崇在洛阳邙山、谷水边上修建了金谷园。石崇邀请30余位名士,饮酒作诗,为纪念这次盛宴,石崇将这次宴会上的诗编为一集,撰写《金谷诗序》。

后由于石崇政治靠山倒台,得罪重臣,遭全家灭门之罪,金谷园也随着石崇的死亡而衰败。50年后,王羲之在绍兴召集了42位文人雅士,曲水流觞,畅叙幽情,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南兰亭,北金谷,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代表。

在了解了金谷园的前世今生之后,再来看 《点绛唇 · 题草》 :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当年的金谷园,如此繁华,如今的金谷园,春色依旧,但却以杂草丛生,今天的主人是谁,更是无人可知了,今昔的对比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感慨。

在《赏词如风》中,如此的典故讲解不胜枚举,跟随王立群老师的笔墨,收获的不仅是一首词解读,更是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3. 用独特的视角精准解读,传递宋词之美

在一首诗词中,某个词或字可以有多种角度解读。

在《赏词如风》中,王立群老师字斟句酌,很多词句都是从多种角度多重解读,”引导我们更好的扩展思维,使我们在阅读欣赏中多了一分思考:“这句是不是也可以这般解读?比如在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两句,写词人立园中的场景。“落梅如雪乱”,写落梅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从头到脚落了一身,自己“拂了一身”,仍然是全身“落梅”。“落梅如雪”既照应了“春半”,又写出了词人的伫立时间之久。

此句最妙之词是“砌”,“砌”是铺砌,堆砌,“砌下”形容“如雪”的“落梅”仿佛堆砌而下,铺天盖地,写出了“落梅”之多。

“砌”的另一解读是台阶,“砌下”即台阶下。台阶下落得满是如雪的梅花。

在《赏词如风》中,如此严谨的精讲使我们对每一首词都能充分的理解,并且加深了记忆点。

通篇读完,一首词自然而然地烙印在脑中,在每一个适时的时刻脱口而出的喜悦,使我对这本书爱不忍释,并且真诚的推荐给每一位喜爱诗词的朋友。

宋词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文学史上一朵艳丽风雅的富贵之花。

跟随《赏词如风》,沉下心听一听宋词的浅吟低唱,读一读千年前文人墨客欲说还休的心事,这不仅是修养上的一种升华,更是与古代先贤之间的一种穿越时空的思想交流。

王立群教授哪一年出生的


王立群教授是1945年出生的。

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王立群32岁考入大学,在百家讲坛成名,大器晚成的他如今怎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往成功的路上总少不了一番磨难,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曾在百家讲坛中一炮走红的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便是如此,年少时因为种种原因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然而他没有就此没落,经年累月不断学习蓄势待发,32岁时考入河南大学,学问是经验的不断积累,王立群老师也因为常年累积而越来越有文化底蕴。

大器晚成的他求学路途波折

曾火遍全国的百家讲坛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作为文化科普类节目,总体而言很有存在意义,它作为一座桥梁,沟通了学术研究和社会大众,通过这个桥梁,学者们将学术研究转化为一种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百家讲坛爆火之时受众人群广泛,下至几岁孩童上至半百老者都是它的忠实粉丝,多少少年人因为它爱上历史,爱上那离我们遥远又无比贴近的历朝历代,无论是英雄辈出的三国还是豪气万丈的盛唐,都在百家讲坛中呈现出一种与晦涩难懂的《史记》截然不同的姿态,这些除了源于节目本身的策划之外,还得力于百家讲坛的讲师。

百家讲坛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讲师王立群的履历并没有其他讲师的那么鲜亮,他的求学之路可谓充满艰难险阻,王立群的祖籍在山东,出生于安徽,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却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河南度过,甚至在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开封扎了根,开封是宋朝都城,素有东京梦华的美名,王立群酷爱宋史,想必这也是他留在这座城的原因之一。

王立群从小就十分聪明,小小年纪便表现出不俗的一面,他十分喜欢历史,学习成绩优异,20岁那年王立群首次参加高考,他本以为按照自己的成绩即使是考上清华也不足为奇,然而天公不作美,因为他的政审原因,最终王立群没有通过高考的资格审查,与大学失之交臂。

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转而来到开封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这份工作一做便是七年,在此期间,他从未抛却对历史的热爱,每逢闲暇之际必定抱着史书研读,等到高考恢复那一年,王立群才再一次拥有进入大学的机会,此时的他已经32岁。

对待文学热狂

然而因为年龄和学届等原因使得王立群依旧没有资格参加高考,面对重重困境,大器晚成的王立群不屈不饶,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的时候,他以高中生的身份报考了河南大学研究生,为了复习日日夜夜读书,厚积薄发,几经磨难的他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最终被河南大学中文古代文学专业录取。

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来说,这段学业路程并没有那么轻松,还要学习一些外语,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32岁的王立群的求学之路,他在重重困难下咬牙前行,日夜累积突破各项课程,最终成功结业,王立群毕业后,因为他扎实的历史功底和优异的学业成绩直接留在了河大任教,继续他的教书育人之路。

在河南大学读书的时候,王立群接触到了《史记》,正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初读史记时便被它深深吸引,他十分佩服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本巨作,从此之后他便开始一心一意研究古代文学,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在任教期间,他的课程也基本都是围绕着史记展开,史记里面的很多文章他都能倒背如流。

从进入大学到如今已经过去四十多年的光景,王立群与河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早已荣升为河大文学院的教授博导,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他仍心系河大的发展问题,时常会活跃在校园之中,希望能通过自己余生之力来发展自己母校,传播中国历史。

授课风格独特

在百家讲坛中王立群以讲宋史和史记出名,传道授业解惑的首要条件便是自己要有足够的学问,激发王立群老师对古代文学的狂热的正是《史记》,对此上下求索几十年,才足以了解透彻并且融会贯通,也正因他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以新的视角解读史记。

作为十分受欢迎的主讲人,王立群自有一套独特的风格,文史兼美,叙事看似无情实则有情,他在讲史的时候,不仅能旁征博引,还善于借住网络热词等通俗语言,古今结合,听起来通俗易懂,十分贴切观众的生活,讲史过程中也总是娓娓道来,很少有情绪激动的时候,在整体布局上条分缕析,点面结合,让事实真实可信,也容易带出新的观点,值得人细细品味。

除此之外,他的讲解还有一大特征,那便是立足人物,讲述时局,比如在讲楚汉恩怨时,以项羽的生平事迹为中心,以刘邦对比为辅助,展现的却是楚汉争霸历史进程与变迁,将枯燥的史料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听懂时局的变化和发展。

王立群渊博的学识也深深折服不少人,距离百家讲坛开讲已经匆匆十年,这位老者已年过七旬,然而我们很难在他身上看到老人的影子,这一切全部来源于王立群保持了一生的好习惯,那就是自律。

人天生有惰性,真正做到自律并非易事,王立群每天读书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有所懈怠,这正是他可以吟古颂今、引经论典的根源,直至今日退休后还在努力,依然笔耕不缀,不仅活跃在电视节目中,还会通过自己的笔来书写历史的篇章,继续为研究历史和解读历史默默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下方留言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pipacg.com/work/hndxjs.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大苏人才网

  • 内容366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大苏人才网助您在职场、生活、学习中一臂之力,考研考试、考各类职业资格证等,尽在大苏人才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
官方微信:sqwc66
Email:1727058@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3 大苏人才网 Inc. 苏ICP备10208146号

页面耗时0.0172秒, 内存占用346.98 KB, 访问数据库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