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瘾现状(浅谈大学生网瘾现状及对策)

 2023-02-25  阅读 570  评论 0

摘要: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大学生网瘾现状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2、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戒除措施
4、大学生每天沉迷网络的原因是什么?
5、大学生有网瘾的人多吗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大学生网瘾现状的问题,以下是大苏人才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大学生网瘾现状(浅谈大学生网瘾现状及对策)-第1张-职场百科-大苏人才网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篇1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己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理想作为一种信念,能够支撑人为了这一信念而奋斗,如果每天都为此反省一下,即时地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至于迷失自我。理想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没有明确的理想,学生们就会缺少学习、生活的动力。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远大理想的支持,人整日都显得昏昏沉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兴趣,最后只能够寄“心”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

  学生自己性格因素的影响。网络只是网络成瘾的外部刺激因素。那些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孤僻、敏感、自卑的学生更容易上网成瘾。同时那些自我意识太强、理想不切实际或着缺乏很强的意志力,缺少自我约束能力等的学生,也容易在网络空间寻找寄托,上网成瘾。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尽情地玩”的错误思想。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得他们容易在高考过后就过于放松,产生松懈心理,从而特别容易沉迷于网络。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学习上或者是感情上受到打击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态。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很难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又觉得时间不够,压力太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后只能够是到网上逃避现实,以获取成就感。

  (二)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很强的“魔力”。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可以不分国界、性别,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交谈。在网上进行交流时会使得上网者对所交谈的对方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引导着上网者很想了解对方,特别是对那些想象力过于丰富的学生,更是难以摆脱这种诱惑。同时,网络上的信心十分的丰富,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最后难以自制以至于成瘾。

  来自群体的影响。良好的群体气氛可以对个体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亦然。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往往呈现出“小群体”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们有群体归属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这种“从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个体的判断能力以及他们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很多时候家庭因素也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家长过于溺爱等都有可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大学生必须要在平时多多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文时通过看课外书、听音乐、参加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业余生活,积极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冲淡来自于网络的诱惑。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热爱并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的兴趣与态度。还应该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睦相处,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自己必须要明确为何要上网?在上网时,必须要做好合理的计划,管好自己的上网时间,要学会对那些会让自己分心事物说“不”,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自己要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如果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取正确的应对方案。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各种网络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念,认清网络的本质,提高他们对网络资源选择力和鉴别力。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将网络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是消极情绪的消遣工具。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心理服务中心,加强对那些已经有瘾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开通“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业余爱好,防止上网成瘾。

  (三)家庭方面

  学生的家庭成员要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还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让学生从心理面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环境,要主动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再通过平时细微的关心一点点感化学生。

  三、结语

  网络成瘾症已经成为心理学界公认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它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的建立、建全一套有效的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篇2

  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引发的网络成瘾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教授杨( Young,K. S. ) 提出网络成瘾的定义:“在具体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性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011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增至4. 57 亿人,且青少年比例较高[2].目前我国大学生上网率几乎为 100%,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 14. 1%,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道德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有影响[3].本研究旨在了解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心理的影响,并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延安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年龄 18 ~25 岁,抽取非医学专业学生 350 名,涉及到理科、文科学生,回收有效问卷 328 份( 93. 7%) ,其中男生 68 人,女生260 人。医学专业学生 280 名,回收有效问卷 273份( 97. 5%) ,其中男生 106 人,女生 167 人。

  1. 2 方法

  1. 2. 1 调查工具 Young 网络成瘾量表,共 20 个条目,采用 1 ~ 5 级评分,总分 40 以上为成瘾者;SCL - 90 量表,共有 90 个条目,量表的评估,采用 5级计分制,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记 1 ~ 5 分。按全国常模结果,任一因子分超过 2 分筛选为阳性,超过 3 分为中度程度;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共 20 个条目。评分分 1 ~4 级,正向评分 1 ~4 分,反向评分4 ~ 1 分,项目粗分 × 1. 25 得标准分,粗分超过 40 为阳性,标准分 50 ~ 轻度焦虑,60 ~ 中度焦虑,69 以上重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共 20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方式,有正向评分 1 ~ 4 分,反向评分 4 ~ 1分,项目粗分 × 1. 25 得标准分,粗分超过 41 为阳性,标准分 53 ~ 为轻度抑郁,63 ~ 中度抑郁,72 以上为重度抑郁[4].

  1. 2. 2 调查实施 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为调查人员,现场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发放问卷,待完成后当场收回。

  1. 3 统计处理

  用 SPSS 11. 5 建立数据库,对网络成瘾和未成瘾学生的各种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均数用 t 检验进行比较,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 结 果

  2. 1 网络成瘾状况

  非医学专业生得分为 21 ~ 56( 32. 97 ± 7. 64)分,医学生得分 21 ~ 86( 34. 27 ± 8. 28) 分。非医学专业生和医学生网络成瘾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1. 467,P > 0. 05) ,非医学专业生和医学生之间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间无差异( P >0. 05) ,见表 1.非医学专 业 男 生 成 瘾 率 为 23. 53% ( 16/68) ,女 生16. 15% ( 42 /260 ) ,两者无差异 ( χ2= 2. 014,P >0. 05) ; 医学生男生成瘾率为 30. 19% ( 32 /106) ,女生成瘾率为 16. 17% ( 27/16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 527,P < 0. 01) .

  2. 2 SCL - 90 评估结果

  2. 2. 1 SCL - 90 均分比较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网络者除了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为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经 t检验,t 在 2. 133 ~6. 942,P 均<0. 05) ,见表 2.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网络者各个因子均分均有差异,均表现为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 t = 2. 789 ~ 5. 207,P 均 <0. 01) ,见表 3.

  2. 2. 2 SCL - 90 得分≥2 检出率比较 非医学专业生得分≥2 阳性检出率在强迫症、人际敏感、敌意、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网络成瘾者和正常使用网络者差异有显着性( 经 χ2检验,均为 P < 0. 01) ,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检出率前 5 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意,见表 4; 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检出率网络成瘾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经 χ2检验,均为 P < 0. 05) ,前 5 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敌意,见表 5.

  2. 3 SAS 结果分析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近 5 分( t =4. 267,P<0. 01) ,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6 分以上( t= 5. 932,P < 0. 01) ,见表 6.非医学专业生检出焦虑者共 44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 16 人,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为 27. 57%( 16/58) ,正常使用网络者焦虑阳性率为 10. 37% ( 28/270) ,两者有差异( χ2=12. 183,P = 0. 0) ; 医学生中检出焦虑 38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中 18 人,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30. 51%( 18/59) 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焦虑阳性率 9. 35%( 20/214) ( χ2= 17. 287,P = 0. 0) .

  2. 4 SDS 评估结果分析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得分 5 分( t =3. 552,P<0. 01)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t = 4. 659,P< 0. 01) ,见表 7.非医学专业生中检出抑郁 72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 18 人,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31. 03 ( 18 /58 ) ,与 正 常 使 用 网 络 者 的 检 出 率20. 00% ( 54 /270) 无差异( χ2= 3. 393,P >0. 05) ,网络成瘾者中中度以上抑郁 8 人,占 44. 4% ( 8/18) ,正常使用网络者中度以上 8 人,占 14. 81% ( 8/54) ;医学生检出抑郁 81 人,其中络成瘾者 36 人,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 61. 02%( 36/59) ,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 19. 16%( 41/214) ( χ2= 40. 017,P = 0. 0) ,网络成瘾者中度以上抑郁 8 人,占 25. 0% ( 8/36) ,正常使用网络者中度以上抑郁 5 人,占 12. 2% ( 5/41) .

  3 讨 论

  赵延庆等在 2010 年对陕西省 10 个市的青少年网络使用和成瘾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青少年网瘾比率为 12. 5%[5],本次研究的结果,延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 100%,网络成瘾率为 19. 47%,高于陕西省青少年,高于李志坚等报道的东莞高校大学生的 8. 35%[6].本次研究医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 21. 61%,高于戴琴等研究的军医院校学生的3. 1%[7]及大连某高校的医学生的 5. 7%[8],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医学生中男生高于女生。

  手机网络的开通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使得当今学生使用网络非常便捷,加之学生自制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学生大多选择虚拟的网络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更大的压力。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3],本次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CL -90 量表评估显示,网络成瘾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也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这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9].医学生更为显着,表明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阳性检出前五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敌意,可能是因为网络成瘾者一方面受到网络的诱惑,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知识,因而处于矛盾之中,受到双重的煎熬,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而长期生活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交往就会减少,最终交际出现障碍,表现出冲动,甚至会出现敌意。

  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AS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 5 分以上,均分达 45分以上; 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为 27. 57% ( 非医学专业学生) 及 30. 51% ( 医学专业学生) 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也远远高于胡存明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抑郁焦虑研究的 16. 3%[10],这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紧张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严重的焦虑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DS 评估结果为,网络成瘾者的得分在非医学专业及医学专业生中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非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检出率无差异( P > 0. 05) ,网络成瘾者中以中度以上抑郁居多( 占 44. 4%) ; 医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 61. 02% 远远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 19. 16%,该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但低于文献中医学生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的14. 1%[10].这表明沉迷于网络的这些学生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自卑、悲观、孤独、担忧,对事物丧失兴趣,精力下降,心情压抑,对周围环境冷淡,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情趣,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甚至出现社交困难,学习效率、生活质量下降。

  评估结果表明,延安市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隐患,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人格完善。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最主要场所,在学校,首先要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自信心及自我约束能力,减少学生的各种压力; 其次,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第三,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教育并给予干预,帮助他们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过正常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1( 3) : 237-24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nation Center. 27th 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R]. Beijing: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na-tion Center,2011

  [3]李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J]. 黑河学刊,2011,5: 147-148

  [4]姚树桥,孙学礼. 医学心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97

  [5]赵延庆,王云霞,陈青萍. 陕西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2) :209-211

  [6]李志坚,李青霖,李洪,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及预防干预[J]. 经济研究导刊,2014,9:300-303

  [7]戴琴,戴秦素,冯正直,等. 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8) :1264-1267

  [8]李娜. 医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3) :433-434

  [9]陈玉娟,李立,胡艳华,等.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9) :1349-1352

  [10]胡存明,李长瑾.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 医学与社会,2010,23( 11) :89-90,93

;


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


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

  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电脑,很多学生成了不良的网瘾少年,这时候需要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1

   加强教育引导

  大学生出现网络成瘾,表现在学生身上,根还是老师领导关怀引导不够,“不能堵、只能疏”,要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和信息论等经典的理论引入实际,深入实际对大学生进行疏导,只要是有感觉和知觉的人,一般都会有收效,晓之心理、动之心情,这样在教育性、感染性、渗透性和趣味性的`交织互动过程中,大学生会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生通过心理教育之后,真正明白了网络的优势之后,先可回避一下装有网络设备的寝室,自觉到图书馆或教室里自习、看书,这是将原来网络的“有意注意”向没有网络环境中进行转移,这也是一个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还有自我鼓励、自我奖励相结合。

   及时建立网络危机干预中心

  如果通过教育,心理疏导还没有作用,自己又管不住自己。那么就必须要通过危机干预中心,作强制性地脱敏疗法戒除网瘾。

  大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一类人群,一般通过自我改正的方法戒除网瘾是最好的。当然家长们也需要更好的了解孩子,鼓励他们认真的学习。

  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办法2

  1、 首先,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是兴趣与好奇,或者是急于交友的心理需要,或是逃避现实社会的需要。其中网络游戏是致使大多数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害人不浅,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 若沉迷于网络,有了网瘾,可以采取厌恶法这种行为疗法来治疗。厌恶法就是将网络中负面的、不好的刺激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负面刺激源”,然后刺激上瘾的人,让其产生呕吐、恶心,出现可怕、惊恐的场面等。这样经过多次负强化以后网瘾可消除。自我指令控制法就是给自己下心理暗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3、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自我指令控制法,通俗点就是给自己下心理暗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而且网瘾控制好之后,不能忘了后期的教育,要好好控制自己玩电脑和手机的时间,或是找一些其它的事情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像是多和朋友出去玩玩,和朋友打打羽毛球,踢踢球之类的。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戒除措施


大学生应该自觉的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抵御不良思想或诱惑的侵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完整的人际关系体系。
1、自我反省。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冷静分析自己网瘾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创设环境,重塑自信。
2、要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个人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能自我膨胀,也不自我贬低。要善于发展自己的长处,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
3、要自我心理疏导。同学朋友、家人、老师都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主动找他们帮助自己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校园的心理咨询室让自己得到解脱,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健康杂志学会一些自我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4、自己主动参加一些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诸如沟通、协调、合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等,让自己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情。五是要树立目标,用目标机制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5、通过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的“网瘾”心理。通过心理辅导,让大学生切身感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逐渐从心理上摆脱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要加强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面对困扰,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而不是简单的网络虚拟世界。 必要时的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必要时要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等。
6、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解自己的性格,培养、了解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敢于尝试,才能发挥潜力。制订实际的、可衡量的阶段目标。大胆做,不要担心失败,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大学生每天沉迷网络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沉迷于网络之中,在网络世界中浪费现实中的光阴,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其中有很多原因,我做了以下分析:

1.沉迷于游戏之中,迷恋打游戏。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不得意,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很享受游戏带来的快感,毕竟人都有懒惰,遇到能享受的时候,肯定想多呆一会,再加上大学生的自制力也很差,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了。

2.可能与自己深处的环境有关。如果你上了一个不太好的大学,可能身边的环境就不是非常的好,避免不了又打游戏的,再寝室里看到别人都在打游戏,自己也会控制不住的,一个寝室的打游戏的时候都会喊一下寝室里的人一块玩的,如果就剩自己也会感到不好意思,然后就加入了它们的阵营之中。在我大学寝室中,也会有这种现象,一个寝室的喊一块打游戏,的确,一块打游戏确实好玩,但是我们也要适度,不能和别人相比,可能别人学的都会了,人家才开始玩的,所以在别人叫你一块打游戏的时候要学会拒绝,如果嫌寝室的环境不好,可以去图书馆去学习。

3.空闲时间多,找不到事做,自制力差。在大学里会有很多的时间,老师一般安排大的事情也比较少,才进入大学,没有高中老师那样给你安排好做什么事。所以很多大学生这时候都不知道干什么了,无所事事,就开始拿起手机或者电脑追剧、玩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陷入了网络世界了,无法自拔,这时候也没有人去提醒你,只能靠自己的觉悟了。

4.没有目标。在大学里要是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升华自己的动力了,没有目标就会拘泥于自己当前的生活之中,大学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如果没有目标就会感到无事可做,手机时随身带的物品,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玩手机来打发时间,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希望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早日能够醒悟出来,认识到现实世界,我们正当青年,时最有活力的时候,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要活出我们自己,展现青春活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生网瘾现状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下方留言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pipacg.com/work/dxswyx.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大苏人才网

  • 内容366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大苏人才网助您在职场、生活、学习中一臂之力,考研考试、考各类职业资格证等,尽在大苏人才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
官方微信:sqwc66
Email:1727058@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3 大苏人才网 Inc. 苏ICP备10208146号

页面耗时0.0212秒, 内存占用342.96 KB, 访问数据库24次